第三百三十二章:骂声不断!千帆点点,直扑福建!_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
八六中文网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 第三百三十二章:骂声不断!千帆点点,直扑福建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三十二章:骂声不断!千帆点点,直扑福建!

  闽县。

  县府衙门。

  朱棣、徐辉祖、蒋进忠、谭渊,凑在一张闽县地图前,比对着黄册、鱼鳞册上记录的村庄,在地图上做着标记。

  直到四人合力将所有村庄,在地图上标记出来后。

  徐辉祖三人同时松了口气。

  他们就没干过这么繁琐的细微事情。

  蒋进忠打量着地图上,密密麻麻,三角形标记的村庄,笑道:“我是第一次见,地图上标记上不起眼的村庄。”

  他见过各种各样的地图。

  甚至,家族的藏书楼中,还收藏着历朝历代的地图。

  但没有一个朝代,会把村庄标记在地图上。

  当然,一些重要关隘村庄除外。

  朱棣笑笑,“等未来乡土村社建成后,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出现在地图上……”

  能不能上地图,其实很简单。

  三个因素构成。

  经济价值、军事价值、政治价值。

  乡土村社建成,乡村的经济地位、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升,一些人才频出、亦或者经济影响力足够大的村庄,会首先被标注在大明全国堪舆图上。

  而其他村庄,也会出现在县域、州府、行省地图上。

  这个时候,也标志着,乡土村社取得了初步成果。

  “我感觉,土桥村肯定第一个被标注在咱们大明的全国堪舆图上!”徐辉祖笑道。

  别的不说。

  随着东旭这些孩子成长起来,在各个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力,任何统治者都不能忽视吧?

  而且土桥村还有学仓,还有姐夫、阿姐培养起来的第一批孩子。

  将来,肯定会重视教育吧?

  朱棣笑笑,未来的事情谁能说清呢。

  或许,未来有关他和妙云在中原的一切痕迹,都会被抹掉。

  虽然这让人很不舒服。

  可这就是政治的残酷现实。

  他一直想远离的原因。

  收敛思绪,在沿海的海防堡垒上点了点,“明天,辉祖拿着御赐金牌,去这些卫所堡垒,让他们全部撤离……”

  徐辉祖、蒋进忠、谭渊,不由惊愕皱眉。

  朱棣话音刚落,徐辉祖就忙询问:“姐夫,全部撤离?是不是……”

  撤掉海防。

  这不就等于放任倭寇长驱直入吗?

  朱棣苦笑,“你以为,这些海防堡垒,此番真的会拼死抵抗倭寇吗?”

  福建地方豪强,联合倭寇海盗,做了这么大一个局,给他当头棒喝。

  且这些海防堡垒的将领,这些年,驻守闽县,到底贪污了多少?

  这个时候,别指望海防线能起到作用。

  这些将领,大概率会象征性抵挡,确保事后板子不落下来就行。

  真忠心不好做。

  可装忠心的办法可太多了。

  何况,虽然倭寇海盗此番到底会动用多少兵力,尚不可知。

  但既然要给他当头棒喝,兵力肯定不会少。

  五千人总是有的。

  海防上的堡垒支点,挡不住五千人,是理所当然的理由。

  这些年,海防线被大几百倭寇突破的情况,也不是没有。

  “既然他们在海防线上,不可能尽职尽责,那就把他们调到闽县!”

  砰砰!

  朱棣手指重重点在闽县县城的标记上,“我亲自盯着,看他们敢不敢不卖命!”

  蒋进忠瞧朱棣眼中寒芒一闪而逝,心中默默为驻守海防那些把总们祈祷了。

  可别不识抬举。

  否则,会死的很惨。

  “而且,撤掉海防还有很多好处,首先,现在我们通知百姓海盗要来袭,闽县上上下下的反应太不尽如人意。”

  来到闽县的第一天,他就让辉祖第一时间,通知闽县各地倭寇海盗要攻打闽县劫掠。

  可真正当回事的,没有多少人。

  首先,闽县好些年没经历海盗劫掠。

  百姓天真认为,海盗不敢。

  其次,百姓在意家中的坛坛罐罐,根本不舍得,扔下家,暂时离开村庄,躲藏到周围山林中。

  任何灾难前。

  单靠官府的力量,根本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。

  何况还是这种皇权不下乡的时代。

  统治力度如此松散。

  他手头上的力量这么少,根本没办法顾及,散落在各处的村庄。

  “我们已经通知百姓,倭寇要进攻劫掠闽县,如果在大张旗鼓把海防线上所有力量,撤入闽县防守,消息传开,百姓大概率就会警觉了。”

  蒋进忠微微皱眉,“殿下,这样百姓会骂你的!”

  殿下此举是好意。

  可在这种关头,百姓看到殿下把保护大家的海防力量,撤回闽县,一定会骂殿下。

  若是换个人,一定不会像殿下这样做。

  一定会大张旗鼓宣传,誓死守好海防,绝不让倭寇登上闽县。

  暗中,悄悄把大部分兵力抽调回闽县。

  等海盗倭寇真登上闽县,烧杀劫掠也没什么。

  再做做姿态,做出一副尽力了,和百姓誓死共存亡的样子,保准能让百姓说一句:燕王尽力了!

  但这种办法,百姓就得不到警觉,损失会很惨重。

  瞧吧。

  保护百姓的方法,会招致骂声。

  送百姓去死的法子,却能让百姓说一句,所谓‘公道话’。

  这世间事,真是好滑稽!

  朱棣看着蒋进忠,“进忠,我们是官员,官员的责任就是守土安民,不能处处想着自己的名声。”

  这就是当官的无奈。

  想当个好官,很多时候,就免不了招致骂声。

  “我给你吃颗定心丸。”朱棣笑着说道:“将来,伱跟着我出海,只要你干正事,哪怕被人骂的狗血淋头,我都保你!”

  嗨嗨……

  蒋进忠顿时笑了,“那感情好。”

  朱棣瞪了眼,迅速转回正题,“除了警醒百姓,驱赶百姓主动行动起来自救,另一个好处就是,让开一切防线,让海盗直接进攻县城……”

  海盗进攻闽县的主要目的,是给他当头棒喝。

  且整个闽县的财富,至少六成集中在县城。

  放开海防。

  海盗就不需要避开主要道路的堡垒,从其他防守更薄弱的地方登陆,可以沿着闽江长驱直入,直接进攻县城。

  其他各处村庄被劫掠,烧毁,的可能性就会减轻。

  他就是明摆着告诉陈祖义。

  把战场放在了闽县。

  陈祖义不打闽县,所谓当头棒喝的目的也就达不到。

  朱棣把标注出来的地图交给谭渊,“谭渊,明天你就带着兄弟们出城,我会再给你几份闽县地图,按照这幅标注,再制作几份,接下来你们就在城外活动……”

  骑兵守城太浪费了。

  去城外。

  一旦有倭寇进攻闽县不利,试图劫掠周围村庄时。

  谭渊率领的五百骑兵就是一把利刃。

  哪怕是一千人的倭寇团伙上岸后单独行动,只要被谭渊这五百骑兵盯上。

  那也是送到嘴边的肥肉。

  而且,还能在倭寇海盗攻城时,发起突然奔袭,缓减城内压力。

  总之,骑兵在城外的价值,比守城强。

  谭渊点头领命,同时提议:“殿下,你留一百兄弟吧,海防这些腌臜东西不可靠,而且,整个海防兵力收拢回来,也只有千把人。”

  闽县城墙并不高大。

  估计还不足两丈,充其量,一丈五。

  南边城池城墙,不似北边,除了少数重要大城池。

  其他城池,城墙并不高。

  哼!

  朱棣微哼,冷笑,“他们敢在海防线上放水,到了闽县,他们敢不卖命?还是敢在睡梦中时,用刀子割下我的脑袋?”

  谭渊三人顿时笑了。

  且不说殿下的身份。

  就是殿下的威名,这些人也不敢在殿下眼皮子下造次。

  谭渊轻松笑着点头,“殿下,这样吧,你身边总需要几个自己人,传令办事,也得心应手,让张武带五十个兄弟留下来,我带剩余兄弟出城。”

  朱棣看了眼谭渊,从善如流,点头答应。

  然后看向徐辉祖、蒋进忠,“辉祖,海防线上的士卒大张旗鼓撤退后,你就马上动员闽江沿线村庄、镇子上的百姓,向县衙撤退,进忠你熟悉闽县士绅,你去联络这些人,动员他们……”

  “总之,撤退进城内的百姓,都要妥善安置,在这期间,闽县所有客栈,以及空闲房舍、庙宇、学堂,官府都要强行征用,凡是不配合者,要么收拾东西滚出闽县,要么就等着我的刀子落下。”

  ……

  “是!”

  三人领命后,几人又复盘推演了几遍,三人才去休息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86zw.cc。八六中文网手机版:https://m.x86zw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